首 页 民盟概况 时政要闻 盟务动态 自身建设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盟员风采 计划总结
欢迎访问中国民主同盟江阴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盟务动态
民盟江阴市综合一支部开展“同心阅读”分享活动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1-16

  11月11日下午,民盟江阴市综合一支部在盟市委中心基地组织开展“同心阅读”分享活动。民盟江阴市委副主委陈栋辉、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捷元、秘书长黄宇昕参加活动
  分享活动现场浸书香、品书味,气氛热烈。姚舟等八位盟员代表就阅读的书籍进行分享互动,畅谈自己读书的见解、体会和收获,全体支部盟员享受着文字的魅力与阅读的畅快。

  陈捷元充分肯定了此次读书活动的成效和意义,并现场分享和回顾了江阴民盟的故事,不仅让大家对江阴民盟发展史和奋斗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获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此次分享活动既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也是提高盟员履职能力的有效途径。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了支部盟员阅读和分享热情,不仅推进了盟员读书与建言献策、凝聚共识的有机衔接,也在支部掀起新的读书热潮。


好 书 推 荐

 

金荣蕾——

  推荐书目:《从前的先生》

  推荐理由:作者从故纸堆里为中国民主同盟整理了一部早期10年“简史”,是一部中国民主同盟的思想形成简史,摘录民盟先贤自己写的文章、发表的言论,还原历史现场,让人领略民盟先贤天下为公高远情怀的所在。本书不同于民盟其它的史性书籍,通过排序、整理、组合历史资料,使当年民盟人士的思想面貌、脉络更加清晰。这不是大部头的历史书,页数少,章节短,有趣味、有思想。

  读书体会:

     一日在网上乱搜,忽见《从前的先生》,题目甚是吸引人,随手点击打开,谁知一发不可收拾,追着赶着把它看完。这是一本零星札记,作者在浩瀚的民盟历史文献中截取了前十年间的一些小章小结,虽小虽短,更见精神,更体深意。 

     先生之风,有信念的坚持。张澜拒绝参加“国民大会”、梁漱溟的“只做缓和斗争的事、反对斗争的事,而不参加斗争”、听到枪响的闻一多说“我前脚出门,后脚就不准备回来”、陶行知的“和平最急、民主第一,人民至上”……一群当年并不热衷于政治,一心“只读圣贤书”,在“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时代,为坚定的主张大声疾呼,不惜坐牢,不顾性命,这无关权力、支配、算计,这只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生之风,有人格的魅力。小事最能体察人心。来自民盟北京市委工作的王麦初,当时北京民盟第一支部由其联系,该支部成员多是民盟领导人,他几乎每次开会都被连推带拉入“上座”,在座的张澜、胡俞之等民盟领导郑重其事地表示“我们支部是盟市委领导下的一个支部,我们都是支部中的普通盟员……”。这就让我想起,我们所在支部有过两位民盟江阴市委主委,有现任副主委、秘书长,每次开支部会议,如有事都会郑重地事先请假,说得最多的也是“我是支部一名普通的盟员”。

     先生之风,有事业的热血。从前的先生们,拥有爱国的情怀,自觉地负起国之大局,同时,他们又精于学术,开创了一个学科或一个学科的局面。黄炎培,中国职业教育创始人,创办中华职业学校,高呼“劳工神圣”,一生践行教育救国思想。陶行知专注一生,把“耕读传家”提升为“耕读国家”,在广大农村办学兴教。费孝通,一生致力实地调研查,长期奔赴乡间实践研究,其夫人因调查而亡也未改初心,写下了《乡土中国》等诸多有学界极具影响力的学术著作。

     回望先贤,无不在远大理想中,做着现实的点滴努力。新时代,新征程,我辈更应自觉肩负起赋予民盟的历史责任,传承“奔走国事,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从前的先生,我何其有幸与您们同盟…

 

夏  蒙——

  推荐书目:《大道:多党合作历史记忆和时代心声》

  推荐理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回首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有着值得铭记的历史和不能忘却的初心。本书汇集了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同志、代表人士的个人经历、履职实践,讲述了多党合作故事,表达了民主党派同志的心声。作为一名盟员,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更加深刻地了解多党合作的历史,进一步强化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读书体会:     

  在这本书里,读到的是情怀。一代又一代民主党派人将“小我”融于“大我”之中。例如民盟张澜、闻一多、李公朴、费孝通等先贤,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这种深沉的情怀铸就了多党合作鲜明的底色,汇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合力。在这本书里,读到的是信念。长期以来,不管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也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和挫折,各民主党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始终不变、矢志不移。历代民盟先贤,不计个人得失去,为国为民披肝沥胆,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为多党合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在这本书里,读到的是传承。我国多党合作事业之所以不断向前发展,既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也在于各民主党派将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团结合作中形成的坚定信念、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接力传递。一代又一代盟员在“李闻精神”感召下砥砺前行,继承先贤遗志。在这本书里,读到的是力量。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费孝通老先生坚持调研,强化参政议政,为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展示了民主党派的价值所在、多党合作的力量所在。     

  读这本书时,最让我感触的是费孝通与民盟“十二字”方针这一篇。作为一名盟员,作为一名统计调查工作人员,我被费孝通老先生务实的工作作风所深深折服。他每年要用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投入到“行行重行行”的实地调研中去,即使85岁的高龄,仍坚持调研、思考,提出新办法、新主张,身体力行、奔走国是,践行着“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这一指导民盟工作的十二字方针。参政议政工作是民主党派的生命线,一直以来,我坚持多走多看,多听多写,利用调查队轻骑兵作用,积极开展实地调研,撰写提案报告,尽到一名盟员的职责。读完这本书,我清楚的认识到,与优秀的盟员老前辈相比,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还要继续深入钻研、潜心研究,秉承“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进一步强化实地调研,深入思考问题,精准建言献策,将这种扎根中国土壤、联系中国实际、坚持调查研究、服务社会和人民的精神落细落实到实际工作,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刘嘉薏——

  推荐书目:《我在故宫修文物》

  推荐理由:当你翻开这本书,你永远会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聆听他们的故事,你仿佛看见破碎的青铜器一点点拼装回质朴的样子,仿佛听见古老的钟表重新开启新生,这样的奇迹几乎发生在每个文物修复部门。在一代又一代修复师的手中,这些文物历代传承,从深潜地下、躲在墓穴中的支离破碎变回展现在玻璃橱窗中的丰厚至宝。修复师们默默无闻地躲藏在那些承载历史的文物背后,职业的孤寂铸就了强悍的历史传承。他们对匠心的坚守,将历史的色彩晕染到了生命的底色里。

  读书体会:

大历史,小工匠

——《我在故宫修文物》感悟     

  初识《我在故宫修文物》,是央视九套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一经首播就爆红网络,获得了近亿次的点击量。从纪录片到书籍,它为我们揭开了文物修复的神秘面纱,同时,也让那些化腐朽为神奇的文物修复师浮出了水面……     

  文物修复师是一种穿越古今可以与百年之前的古人进行对话的特殊职业。他们从一件件文物中可以看到过去,可以了解当时的古人面对这个物件时的态度以及想法。他们踏寻着古人的脚步,让历史的轨迹再现。     

  本书叙述的文物修复涵盖了故宫所展出的大部分种类,包括钟表、铜器、书画、木器、漆器五大类。很多文物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它们深潜地下,躲在墓穴,藏在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处。当它们重见天日时,已不复当年的光鲜,剩下的只是堆满尘埃的支离破碎。文物是历史的浓缩物化,这些破碎的文物见证了历史,也承载着历史。修复,不仅仅只是为了还原,更是现代中国对古代中国曾经的无数历史细节的一次次从头打量。那些经修复师的手恢复如初的文物不仅展现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更汇集了古今修复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     

  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我觉得有三点,分别是“无用”、“无趣”和“无名”。     

  无用。我说这本书“无用”,是因为它不像励志成功学那样鼓舞激昂人心,也不像有些温情故事让人潸然泪下,它只是记录了一些平凡的人,一辈子做的一件平凡的事。除了让你增长一些历史知识和初探微末的器物修补皮毛以外,它一无所用。但我却爱这一份“无用”,在当今信息茧房越来越严重的社会,你的身边围绕的都是志同道合、经历相似的朋友、同事,你的手机打开刷到的都是精准定位你喜好和需求的信息。你越来越觉得,这个社会就是那些媒介呈现出的样子,而当你翻开一本书,你永远会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无趣。这本书在我看来其实是很枯燥的,就像那些修复师日复一日的工作那样。采访中,每个修复师总是反复提到“磨性子”“静下心”“沉住气”,初入工作时,每个人都经历着一场基本功的磨砺,从基本的磨工具、描线条、打鱼鳔胶、制漆等基础开始,日复一日的历练。但是,正是从这些无趣的重复性、机械性劳动中,从这些不断重复的细微工作中,他们磨出了性子,也磨出了人生的意义。他们每日与文物为伍,他跟它交流,对它体悟,把自己的热忱与生命也融入其中,于是人与物各自有了自身的意义。     

  无名。书里写到的这些修复师,也许在业内称得上专家、学者,但对大众来说,他们几乎可以算是默默无闻,即使在纪录片的所谓“大热”和这本书的影响下,有人能在马路上被认出,但是这个群体依然是远不受关注的。但是他们对于自己职业的热爱和对专业的要求从来不因为这份“无名”而有所降低。修复师们默默无闻地躲藏在那些承载历史的文物背后,职业的孤寂铸就了强悍的历史传承。他们对匠心的坚守,将历史的色彩晕染到了生命的底色里。诚如本书作者绿妖写到的,“这是工匠的沉默的智慧,手上的开悟。”

江阴市民盟版权所有 江阴市民盟主办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地址:江阴市文化中路269号  邮编214431
电话:0510-86862503  传真:0510-86862503  电子邮箱:jymm93@sohu.com
苏ICP备05002806号